我要死了么?

今天,我去了中山医院复诊,主要是让医生给我解释一下上次检查的一些指标的含义。没想到啊没想到,我得到了比我想象中严重得多的结果。

我问医生,我这个情况,五年生存率是多少啊?医生说,我们医生是讲概率的,你懂不懂?我说我懂,医生说,五年生存率 50% 吧,我内心一声呐喊,草!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多少,你知道么?我碰巧知道,80%+,所以,我还不如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呢,这太惊人了。

医生的这个判断,让我的生活蒙上了阴影,我真的没想到,会是这样一种结果。这个不是说我马上就会死,但是我已经笼罩在随时会死的风险之下了。这个风险准确的说,就是心脏衰竭。

心脏里有两个心房两个心室,其中,左侧的心室负责的是把充满氧气的血液泵到全身各处去,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吧。然后有个指标,就是衡量这个左心室每次收缩,泵出的血量,准确说,叫左心射血分数,缩写是 LVEF,我的这个指标,在单次的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中,数值是 22%,健康人应该在 50%~60%。

心房心室示意图
Left ventricle 就是左心室

我看了一些国内和国外的讲心脏衰竭(Heart Failure)的文章,基本提到 LVEF 这个数值,如果低于 35% 的话,基本就可以认为,严重低于正常了。中山医院态度差劲的医生和态度好一点的医生,都是建议治疗干预的。

Ejection Fraction
心脏衰竭的两种情况

上面的图里,展示了心脏衰竭的两种类型。这里的 EF 是 Ejection Fraction 的缩写。中间的图是,LVEF 这个指标正常的情况下,也会发生心衰的情况。可以看到心脏壁增厚了,虽然能保持 LVEF 不变,但是显然左心室已经非常小了,所以持续保持紧张,不能放松休息。另外一种是右侧图,左心室明显放大了,心脏收缩后,无法泵出心室里的所有血液,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积液等问题。我大概就是右侧图的情况。

到底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?我真的不知道。要说,我这个人不良的习惯真的不多吧。最近一年半接近两年,可能还做得比原先好一些。比如我规律的健身,比如我节食减肥了,将体脂降到 20% 附近,甘油三酯,胆固醇,肝脂肪浸润都恢复了。我工作压力不大。我父母 60 岁以前,都没有明显的心脏问题。如果,我能找到自己唯一的缺点,恐怕是我比较喜欢熬夜。

长期缺乏睡眠,可能是真的我的问题。我经常1,2点睡觉,然后早上被 8 点的闹钟叫醒。赖床半个多小时。多年如此了,有时候不严格的时候,早上我会起得比较晚。一般常年能保证的睡眠是每天 6 个小时左右。不过这样的人不在少数,这个真能摧毁一个人心脏么?我很难做出这个结论。显然也不科学嘛,如果一个生活在东 6 区的人,每天 12 点睡,每天 6 点起床,这个人其实跟我的睡眠节律是一样的啊,满足这个条件的人,都会心脏衰竭么?这个本不满足基本的科学原理啊。

我能想到的,自己为这件事情做出的改变,就是改变自己的作息,但是我不知道这是福是祸。一个十几年如一日的人,突然把自己的生活习惯改了,真的能带来正面的改变么?呵呵,如果你有点科学素养,应该知道答案是未必吧。

整个 1 月份,我参与的体育锻炼已经非常少了。我看了统计,只有 5 次而已。这也是遵医嘱了,不能做给心脏增加负担的事情。然后,我开始了药物干预,两种药物,氯沙坦钾片,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。再然后,尽量早睡觉,增加睡眠和休息。

到现在,大概奉行了接近两周了,我的睡眠,竟然比我想象得快一点适应了新的时间点。现在我每天都是睡觉睡到自然醒了。果然就是睡得早了,反倒也不能增加睡眠,不知道怎么回事。白天的时候,我精神状态更好一点点,可能也是有的,但是计算睡眠的绝对时间来看,应该并没有增加多少吧。

我现在的计划是,改变持续到 4 周的时候,我换一家医院去复诊,看看能不能得到不同的结论。不过不管怎么说,这些消息和医生的诊断判断,让我的精神增加了一层压力。我不能非常淡定地应对。我无法想象自己离死亡一下近了一大截这个事实。以前真的从没往这个方向思考过一丝一毫。

人一个阶段为什么只能专心做一件事情?

曾几何时,我也是 GTD 时间管理的爱好者,尝试去学习使用各种工具,但是我后来发现,我根本没有成功。如果严谨点,我只能说,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GTD 的,比如我,就根本不合适。

最近,我更加深入地感觉到,我在一个阶段只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。当然,我有必要说一下,什么叫只做一件事情。举个例子,我每天开车上班的时候,用手机播放有声版的《盗墓笔记》听得津津有味,还能开得飞快,专心开车的时候,我还能听懂小说,而且我还是两倍速播放。这个例子,是想说明,上述情况,不是我说的只能专心做“一件事情”的事情。又比如说,我听小说的时候,可以拖地,可以做饭,可以吃饭,这些都不属于我说的,只能做“一件事情”的事情。

比如,我最近执迷于学习 iOS 开发,在我认真学习 iOS 开发的时候,我工作上需要我撰写需求文档,我就总也提不起兴趣去写那个需求文档,我心里老想着 iOS 开发的种种。可能,我还需要学习英语,我也完全学不进去,心里还想着那个。除非到了,我遇到了巨大的困难,产生了无法寸进的感觉,我才能停下来,思考点其他。

又比如,有段日子,我在玩 Switch 上的游戏《旷野之息》,非常入迷,每天一下班就玩三四个小时,然后上班的时候,我只想搜索点有关的攻略和新闻,一点认真上班的心情都没有。分给我的任务,我只能完成最基本的,无法深入去钻研了。上不了心。这也是一种情况。

又比如,最近,我想把 WordPress 插件开发捡起来,我把十几年前写的插件,都更新了一下,然后想进一步完善一点。另一方面,我还想学习 iOS 开发,但是当我一捡起 WordPress 插件开发,就一次 iOS 开发都没学过。这也是一种情况。

所以,我就想问,为什么我一段时期内,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上面呢?我似乎是一个完全没法“平均”去使用自己的注意力的人。每天,有很多事情会发生,我只能使用我的植物性神经去应对那些事情,而我的主观能动性,只能用在一个焦点的事情上面。

可是,现在的世界也好,环境也好,都要求我去分散注意力才能应对,所以,我的这种特性就对我来说极其不利。

应对这种劣势的特性,可能是使用“重要”“紧急”四象限法,尽量去摒弃一些事情,另一个办法,就是把表面上看来不同的两件事情,归依成一件事情,这样就可以专注地去处理了。比如,高中时代,本科时代,我可能就是这样,把数门功课,都想办法抽象成一件事情来对待了,所以,可以蒙混过关的吧。

这也没什么奇怪的,比如高中时候,可以把语文,数学,英语,物理,都抽象成一件事情,就是高考。他们的形式也都很相似,都是做题嘛。好在题目都很简单。

在 WordPress 插件开发的时候,也是的,你要懂 PHP,懂后台开发,懂前端开发,懂部署,懂版本管理,等等,差距也很大的,不过归结起来,就是 WordPress 插件开发。所以,我也可以正常去 handle。

所以,我想,如果用一个高度自恰的目的性,统合几个不同门类的事情,我大概可以处理好这“一件事情”吧。

当然,我最终还是没有什么答案,我只是记录下来这些想法,以便未来回顾自己的想法。

中山医院看病记

引子

其实我也不知道,这是第几次体检查出来心脏有问题了,也可能是每次都有吧。从我有关注体检的报告以来,就没有一次体检报告上会说,您完全健康,请注意保持的。或多或少有点问题,似乎不查出点问题来,他们就没尽到责任一样。然而,只是帮我确认,全部正常,也算一种功劳呀,没有一家体检公司是这么做的吧?

以前心脏的问题,都是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,这个充满了术语、阈值的客观描述性说法,对身为普通人的我来说,几乎等同于毫无意义的一句话。什么是“窦性”?还有什么别的类别么?什么叫过缓?不齐是什么?不齐又怎样?迷一样的体检报告。

前两年,突然开始说早搏了,尤其去年和今年,都说了。早搏这个其实也是没有意义的一个说法,因为我后来搜索网络,发现 90% 的人,都会有早搏现象伴随,如果所有人都有,那么查出来有这个,还有什么意义么?别人都有的你没有,是不是才显得奇怪?

原来,这个东西,也是分程度来看的,超过了一个频次,提醒才有意义,而我连续两次被提醒,应该是次数比较多了吧。但是,医生永远对自己的专业讳莫如深,可能一方面觉得不屑于告诉你,另一方面就觉得告诉你也不懂,何必废话?

以前

如果我没有记错,我以前肯定是尝试去看过早搏这个事情的。我甚至记得还是拖了 Eason 给我介绍的医生,医院竟然在浦东张江,那时候,我出差非常多,正是那个时期,我称为了东航的金卡会员的,那应该就是 2017-2018 年间的事情了。倒是不记得是哪家医院了,我跑过去,医生给我开了一个检查,就是动态心电图,今天开了,你先付费,然后预约来医院佩戴设备的时间,如约前来佩戴,24 小时候后,再来归还,然后再隔若干天来去报告。

那次给我介绍完了,我到了预约的日子,正好出差了,于是就没有做成。如果爽约了,也不是没有办法,就是你要跑一趟医院,然后重新预约,然后在新的预约时间再去。你想想,我在上海的最西边上班,然后要跑到东南头去,每去一次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代价。

最后,我爽约就彻底放弃了,没有去重新预约,也没有去退钱,就那么不了了之了。检查费也白交了,记得还不少呢。

你可以算算,要去多少次医院,看医生预约第一次,佩戴设备第二次,归还设备回诊第三次,这是最优的情况,而且回诊因为跨了不知道多少天,肯定是要重新挂号的。所以,这么看,最后放弃了,实属正常啊,谁还不懒呢?

成行

这次为什么看上了呢?真的是好多因素的促成。一个是体检的时候,医生真的说得很大声,而且,跟我沟通的时候,意思我这个情况有点严重,还找了隔壁老头医生来看热闹地点评。总之就是早搏次数太多了,超过了临界值,值得引起相当的注意。

检查医生甚至说,你这个有可能是心肌炎,听着就很可怕的疾病。

其次,我之所以能成行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真的很闲。2019 年 4 月,调动到现在这个岗位后,我的任务就很少了,一个是这是一个远离前线的后方,另一个,团队的业务不是那么紧急,只是重要不紧急,再者,团队比较成熟,之前一任相伟把团队筛选得很好,所以,需要我出面的地方真的是不多。

最后,就是我很尴尬的有一天年假 2 月 6 日就要过期,要知道 2 月 6 日当天是放假的,根据规则,我又不能预订 2 月 7 日使用这个过期的假期,那么既是说,要么我提前用掉,要么就只能坐看浪费,那就亏了,白白少了一天年假。

最后,我决定请个年假去看病。

逻辑

其实,我是不知道该去哪家医院看心脏的,不过一个同事告诉我,中山医院是上海看心脏内科最好的医院。那就中山医院吧,反正哪里都没去过,对我来说是完全一样的,没有区别。下载了一个 App,希望通过网上来预约挂号,于是发现还真有,但是预约太难了。

而且,我有一个想法,逻辑是这样的,一般医生看病,都是你已经有明显的症状了,然后根据症状进行检查,然后根据检查指标进行尝试治疗。那么如果你没病呢?看病到底是怎么个流程呢?以前,我看过一个古代人对扁鹊的采访,问他对自己医术的评价。结果扁鹊说,他们家里三兄弟,他的医术最差。

找他看病的人,都是很严重的病人,然后,他巧妙施为,勉强保全了病人的性命,于是,名声大造。但是他二哥呢?在病人稍微有点征兆的时候,就已经看出苗头,及时要求病人调整状态,然后病人就免于病情恶化,基本不怎么会进入危险的境地,于是看起来,他二哥只能看些小病。他大哥就更神了,根据自己的医术和对季节规律的了解,在乡里及时通知大家怎么预防,怎么保健,于是他大哥周边的人,几乎都不生病。于是没人知道他大哥懂医术。

看完这种误人子弟的故事,你是不是也想找个扁鹊大哥那样的医生给自己看病阿?就是俗称的看“未病”,我于是想到的就是找个专家,因为我看起来像个健康人啊,只是想知道自己会不会有什么恶化的可能性啊,这就要能从小的现象里看到长远的很有经验的老法师来做这个事情,我才放心啊。是不是很有逻辑呢?

遭遇

我挂号的时候,想选专家门诊,才发现,专家门诊要提前 14 天预约的,否则想约到都很难的。惊讶发现,高级专家门诊,是可以约次日的,而且,一个怪又不怪的现象,同一个医师,既是专家又是高级专家。然后你一看价格,就明白了,高级专家挂号一次,是 450 元。其实,这就是黄牛号了。只是当黄牛的是医院自己,然后价格是公平透明的,一视同仁的。

所以,同一个人,要为想看高级专家的人预留时间,这可以创收嘛。高级专家的实质就是,可以不排队,不抢号,用“钞”能力看病的意思,但是为了遮羞,非要取个高级专家的明目,中国人也是搞笑,吃相难看,但是不接受指责,哪怕联想也不行。

好在最近几年都不看大病,所以说,我还是可以奢侈得起的。不情愿地交了钱,真的就看到了医生。

这个中山医院给我的印象,真是巨大无比的。早几年,老婆住在小木桥路,其实就在枫林路小木桥路那附近,离中山医院只能说是一步之遥,然而我从来没去看过病,老婆也几乎没怎么去过。我只记得去过一次体检,是周日,似乎没什么人。

这次去了,才发现中山医院分为东院和西院,东院靠近肇家浜路,而西院已经贴着斜土路了,这放美国就是好几个街区那么大规模啊。医院附近穿行的人群车辆,仿佛都跟医院有点关系,要么上班的,要么看病的,要么就是专门服务上班和看病的人群的。就是一个小小的医疗城一般。

下了 9 号线,走了很久才走到西院,必须要从斜土路进去,这是拖了疫情的“福”了,医院都采用单入单出管理,要绕很远到规定的门,进去后再绕很久去规定的楼。

上午等了快 1 个小时,才见到医生,我说了下来意,体检后,确认下情况,简单明了,医生什么话都没有,检查,化验。心脏彩超 + 动态心电图 + 验血。说了句,我相信你看得懂文字说明,我就不解释了,送客。450 元挂号费啊,我大概就说了三句话,60 秒。

然后就进入了漫长的检查排队过程。检查在门诊楼,我看病是在特需楼。不得已走过去,然后,开始排队检查,心超人不多,很快就查完,报告五分钟出,自助报告机打印。

这时候,我犯了个巨大的错误,就是我以为验血也只能在门诊大楼的,我忘记我是 450 的特需病人了,就没往那边想。结果门诊楼抽血,需要排队 126 个号,我简直崩溃。这里真的犯了好几个错误。第一,我可以在心超之前去取号,那就可以节省 20 多分钟的。第二,抽血处大屏幕下面滚动一行红字,因为每次都是局部,就没耐心看,上面写得是,因为人数较多,比较繁忙,建议步行到东院 20 号楼抽血,速度会快一点。妈的,我完全没看。我跑去悠哉吃了个早点,确实也是饿了,然后回来就死等了,一直看手机,而没有询问,收集资料,或者找机会等。

抽完血给了小票,才发现,我竟然不是验血常规,而是心内科的特异检查,出报告要 3 小时,看到这个数字,我内心是崩溃的。

其实吧,血常规,一般都说半小时,那是很极端的,一般十几分钟,不过得益于电子系统的通知,我们才能及时拿到,不然就要看大屏幕公告,谁的报告好了。中山医院更糟糕,连大屏幕都没有,你只能去报告机轮询,不然你不可能知道你报告好了没有。满大厅都是扫码轮询报告机器语音。

我每 5 分钟去一次,一直过去 20 多分钟了,突然出了一句话,说您的报告 98 分钟后准备好,我一看,不是找不到,而是时间预告,我就打开电脑写代码了,我竟然信了,安心等待了。愚蠢!写了半小时,已经 12 点半了,我肚子饿了,想最后看一眼时间预告,卡时间去吃个饭。没想到,报告直接打印了,绝对没有 98 分钟啊,最多 30 分钟,而且我不知道已经好了多久了。又浪费时间了。

到这里,你已经很懊恼了,因为信息的缺失,没有引导,浪费了很多无畏的时间,这时候另一个气氛的事情就是,我因为没地方坐,想着 3 小时等待呢,去了特需楼坐,发现,特需楼有地方抽血,没人排队,竟然和几百人排队的地方,一样,两个窗口。一方面感叹钞票就是好,一方面悔恨自己钱付了,也没享受到任何特权,真是气得想哭。

值得安慰的只有一件事情,就是等待验血的时候,我去动态心电图那里跑了一次,本来是想改约时间的,单子通知我次日早上来,我因为去北京探亲,想改下周,竟然改成了当天,意味着我节省了一次去医院的次数。当场就装上了仪器。

拿好当天报告,想去回诊。其实,这也是后来才搞明白的词。以前,医院看病,就是病人排队站在医生办公室门口,站一排。那些做完化验回来的人,到底应该重新站到队尾,还是可以直接插队进去呢?没一个地方有说明的,都是含糊的。你礼貌点就重新排,你无耻点,就直接挤进去。当然,你看到的都是无耻的人。毕竟有病,还要脸干嘛?

后来,有了电子排队,大屏幕叫号,结果仍然留了这个 bug,很简单,挂号的人,有个号,按号叫名字,简单,但是叫过一次后,你等了 3 小时,拿着报告回来,又不用重新挂号,到底怎么电子叫号呢?扯淡吧,做了系统也不解决问题。这就是一个经典案例了。

我在有些医院,看到过一种导诊台。就是护士,手动安排队列。没号的人,我给你安排个位置,那就有序了,避免真糊涂和真无耻的人一拥而上,反而低效。这就是这两年的事情,这个业务多了个名字,叫“回诊”,就是在看病当日,因为检查离开现场后,拿着报告回来再次找医生,叫回诊。

有了这概念,你就可以研究了,比如我可以问问志愿者,回诊的制度是什么,这一定要打听清楚,不然我已经浪费了大约 2 小时了,不问清,可能浪费更多。

第一,我错过了上午的问诊时间了,下午 1 点 30 分开始,第二,回诊需要排队,是自助的,去挂号机上,重新扫描,然后选择回诊,就可以排队。

虽然,离下午开始还有很久,我想到了,排队不应该下午再来,可以先排队,这也是我机灵,如果我死脑筋一点,真的下午来排,等更久。我排了号,出去门外吃个饭,然后围着医院绕了半圈才重新进来。

候诊打听竟然人满为患,我心里想,这是专家门诊和 450 特需的候诊大厅,竟然还这么多人,可怕,有钱人太多了。等了很久,大屏幕也没出现我的名字,也没叫到,我有点急,还以为专家没开始放号呢,只能冲进去问,结果被赶出来,说看屏幕。

我出来,气不打一处来,懊恼,气愤,疑惑,各种情感涌上来,站在门口不想走。这时候,我发现,医生门口的小屏幕开始叫号了,远处的大屏幕和小屏幕竟然不同步!!!而且只显示队列前三个人,只有1,2,3 三个号,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过号了,体验差到姥姥家了。

好在我站了 2 分钟,看到我名字出现在 3 这个位置上,前两个都 no show,我赶快挤进去,心里竟然觉得“运气真好”,事后就觉得,这种种,只能说是“荒诞”。

心衰

医生一看报告,竟然有点高兴和得意的语气,让我诧异,生气,他说,“哟~,这就影响心脏功能了,你这个是心衰早期”,那个“哟”,拖着调子,上扬语气,一种居高临下的得意,好不气人。我惊讶了,脱口而出“啊?!都这么严重了?”,这是难以置信,这是不甘,我看到的各种新闻,沾上这两个字的,后面跟的描述都是“猝死”,你说我什么心情?

不曾想,医生竟然勃然大怒,冲我大吼大叫,“我跟你说什么,你听着就行了!你不要质疑我!”,“你质疑我,我还跟你说什么?!”,吓得我一抖,还能这么吼病人呢?我都懵了,不敢说话了,然后就问我家里吃什么药,我就莫名,我第一次根据体检来复诊,没觉得自己有病,怎么会有药吃?只好说,没任何药。他就硬开了两个药,让我吃一周。

很多问题,被他吼了下,我都忘记问了,比如报告上的说法是什么意思?怎么造成的?严重否?能不能恢复?我都没问出来。在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叫下一个了。只能悻悻得离开办公室,带着满肚子的狐疑。

动态心电图报告最少两天后,来解读报告,又要重新挂号,看这个排队的势头,看同一个医生,恐怕我又要花 450 了。

整个过程里,我花那么多钱,和医生共处的时间,不超过 5 分钟,说话不超过 10 句,什么关键信息都没得到,你们说我是不是冤大头呢?

我感觉,在中国,你就不是一个人,你太渺小了,如果你生病了,更是蝼蚁中的蝼蚁,可以被任何人欺负,本来自尊就很低了,还要被医生羞辱。你是工作繁忙,你是见惯了死人,所以你就对还活着的人,求助你的人,这种态度么?

以前,听到有人拿刀砍医生,我觉得气愤,替医生不值得,救死扶伤,还要被人砍,今天我经历了这一切,心里有点恍然大悟,难怪被人砍,没有自尊,被轻视,被蒙在鼓里,被欺负,如果我反正要死了,一怒之下去砍他,奇怪么?种什么因,得什么果吧,怨不得人啊。这种态度恶劣的老头,凭白给自己的群体抹黑了,让每个医生都担上了被砍的风险。

医术和医德可见没什么必然联系啊。

小确幸

值得高兴的事情不是没有,还是互联网精神吧。我之前更换了社保卡,然后激活了。我没意识到,社保卡就是医保卡,应该用新卡了。毕竟职业生涯的前十年,我几乎只去过个位数的医院,而且,社保卡去年我刚换,还一次都没来得及用。

到了医院,我发现我没带新医保卡,旧医保卡虽然号码正确,但是无法使用。挂号又是用自助机具,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。窗口问了值班说,让我支付宝申请医保电子凭证。我点了,竟然很容易,身份证号码,人脸识别,授权开通,就出现了医保付款二维码,速度之快,令人乍舌。

昨天一天看病就靠支付宝了。所以说,互联网太厉害了,太洞悉人性了,关键时刻帮了大忙。如果互联网人去做医院的系统,并且收入分给互联网人,那么现在的医疗管理系统的体验,能前进十年。医院这种救死扶伤的地方,竟然那么蔑视人,远远不如互联网,这也是我无法介怀的。

自医

花了 450 块,我还是只能去害死人的百度,找寻关于疾病的信息,你说气人不?我看百度上说,心衰也是分阶段的,有四个阶段,每个阶段状态和危险不同。我是心衰前兆,不一定已经是了,就算已经是了,也肯定不是第四期,于是我可能还能安稳活很多年,当然都是百度告诉我的,医生什么都没说。

完整的一次胸闷之旅,这是被气的,没病要被折磨出病来了。到现在,我还不知道确切的比较权威的消息,我到底怎么了,危险高不高,只能想办法下周回来了,伺机再去了。

2021 年计划

一年一共有 365 天,那么 1% 就是 3.65 天,差不多 4 天不到点。现在 1 月 13 日,2021 年已经过去了 3.56% 了。我觉得,年龄大了以后,就会发现,时间过得非常快,恍惚一下,一年就过去了 3.56%。这时候,我才想起来,要做个计划。

过往,我似乎只做了年底总结,做新年计划的时候真的不是很多,想法也很简单,好像习惯了随波逐流,不习惯按照计划来行事,因为从小就发现,做了计划的事情,也根本做不到,尤其是需要长久努力的事情,有一定难度的事情,做了计划,反倒容易失败,不知道这个怪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,可能从小就没有按照计划成功的能力。久而久之,就更加不喜欢计划事情了。

然而,所有的成功学,似乎都说明了一点,成功是计划出来的,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,是大家都在这个事情上撒谎了,还是说,大多数的人,终其一生也无法发现通过计划规划人生的窍门。

其实从 2019 年开始,我的生活就处在一种混沌中,勉强能过下去,但是要说过得好,那是怎么也不可能的。一个中年人独居,又怎么能算过得好呢?这个由来也是说来话长了,并不想赘述。怎么摆脱这种窘况呢?似乎又不太可能,如果两年前,我开始发力,现在似乎也未必会是这样,但是拖到现在了,我到底是发力还是不发力呢?又进入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。

不过,人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倒是,所以,我还是觉得应该计划一下。认认真真地执行看看,当然也可能只是说说而已。我现在无论表现了多么大的决心,不到了明年这个时候,终究也都只能看成是一种空话。

第一个重要的事情,就是把自己准备好,我现在的工作,已经到了一种乏善可陈的状态了。我等于已经蹉跎了一年半了。这一年半我感觉自己没做什么事情,没有发挥什么太大的价值,如果说做了什么,对我来说都是手到擒来,太简单的事情了,没什么挑战。如果现在还要讳言,那就太不诚恳了。但是我着实在一种自己也觉得窘迫的境地,就是所谓的高不成、低不就的状态。所以,我说准备,就是要激活自己,进入一种随时可以任职新岗位的状态,这个真的是很难。具体的一些举措,我很难写出,所以我担心落空。比如,我想过刷题,但是这个东西真的不是我所擅长的,而且,刷题往往都是敲门砖而已,就算题做得再好,其他方面不行,也没法前进一步。

其实,这里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我还没想好,如果挪动的话,到底应该选哪个赛道。这个是大忌,如果不做技术了,那么刷题到底有什么用呢?但是这个就是一个问题,换赛道的话,到底换哪个,以及怎么上去,比如做技术管理,到底行不行呢?得别人给你机会,不然别人的期待是很高的,谁愿意随便引入一个技术管理者,但是什么主流技术都不熟呢?

如果不做技术了,那么刷题又有什么用呢?这就太尴尬了,但是不做技术的话,到底应该干啥,是不是要从头开始?我的境况,到底能不能承担呢?从没想到过,中年是这么尴尬的一个年龄。更没想到过自己就不知不觉沉溺到这个陷阱里了。看来年轻的时候,还是没有想得太明白啊。真是可悲。

第二个就是家庭的境况,到底能不能明朗清晰化,老婆说让我买房给孩子准备好学区,这里显然暗示了一个问题,孩子必须回上海读书了,那么她应该也要回来了。对她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挑战或者说牺牲呢?比如能找到怎样的机会和工作?待遇会不会打回原型?那时候,如果我境况糟糕,会不会陷入一种贫贱夫妻百事哀?

那今年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伺机买房,这是一个准备,至少要搞清楚,买哪里比较好,自己到底能拿出来多少钱,贷款多少钱,这就倒逼,必须找到靠谱的工作,所有的决策仿佛是一个死锁,钱就是这个钥匙,可偏偏是没有钱的啊。

第三个孩子的就学问题,上海到底什么政策,孩子到底去哪个学校上学?私立好学校,必须摇号了?那么学区只能选公立么?得有个目标吧,孩子已经 4 岁了,7 岁上学,最多再荒废一年,未来两年恐怕都要做好准备才行了,两年毕竟也只是弹指一挥间啊。

以上写到的都是一些艰难的问题,涉及到我自己的努力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努力,但是里面恐怕少不了我的努力。我似乎天生就不善于处理这些复杂的事情。说实话,写出来,我是很忐忑的。也意味着,我如果下定决心处理的话,我就要在很大的自我压力下工作。

另外一些关于个人修养的事情,现在看看永远是很简单的事情。比如,学什么东西,看多少书之类的。不过就算做了计划,这类事情也未必能完成。2019 年我给 2020 年计划了看三套书,《世纪三部曲》《海伯利安》《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》,最后,我一样也没看完。所以,新年到底该给自己立一些什么个人目标,我甚至都没主义了。

如果,按照我现在的效率,我历史上动过的念头,排成计划的话,恐怕未来 10 年都未必能完成吧。既然时间是这么稀缺的资源,怎么使用就是极其重要的东西,偏偏又很喜欢去浪费时间。这可如何是好呢?我现在只有一个比较硬性的计划,就是 2021 年,我必须阅读 5 本技术书籍,哪怕最简单的技术书籍也算,不能在技术上一无积累,毕竟我最后还要有个吃饭的手艺的,算是保底吧,就算是保持一种修养也是应该的。

第二个是阅读 5 本理财方面的书籍,我想,现在这么困窘的境地,也是因为始终没有工作以外的稳定财务性收入吧,所以才不够从容,意识到的也太晚了,但是如果不逼着自己硬上,可能也没有办法吧,实操是可怕的,那么从学习开始总是可以的吧。

第三个是阅读 1 本哲学方面的书籍,人不能总是摄入一些简单的资讯,我这两三年来都是这样做的,所以,自我感觉就进入了急转而直下的趋势。所以,总要思考点形而上或者真正抽象的东西,好让自己的大脑保持一个活力吧。

2019 年和 2020 年,唯一有所成就的事情,其实是健身,我养成了一个规律健身的习惯,同时也解释了,我的时间到底花在哪里去了。除了被自己挥霍浪费的时间,剩下有意义的,可能就是健身。2019 年底,我让自己的体重低于了 70 kg,2020 年,我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,又胖了,不过最近一次过秤,是 73 kg。我也不知道,多出来的那 3 kg 到底是肌肉,还是肥肉,可能还是要拍个裸照对比下。新的一年,我希望,自己能坚持健身这个习惯,最好能多跑步,不为了减肥,而为了纾解压力,增强心肺。体检显示我甘油三酯高,我想,就是有氧运动太少导致的。

2020 年我想了一年学习乐器,最后也没买,也没学,2021 年,我其实不敢给自己立这个目标了,随缘吧,上面所有的事情,如果都能按计划执行的话,我觉得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。如果,我 20 岁,我可能会对上面的计划鄙视不已,但是我现在 36 岁了,我就觉得上面是很大的成就了。

希望今年真能有所成就。

桂林山水甲天下

昨天晚上,睡到 4 点多,我被同屋如山崩地裂一般的鼾声吵醒,再也无法入睡,辗转反侧很久,终于还是放弃,最早一波赶到酒店餐厅,悠闲地享受了一个早点,尽量忘记昨夜的不愉快。

没有了会议、汇报,今天就是游览和团建,心情还是放松的,不过说实话,我兴致不是很高,心里充满了抵触,我似乎总是在这种场合兴致不高,充满抵触,不知道为什么,有时候全家一起出门去旅游,我也会突然就不高兴,消极应对。我想,这可能是一种病,是我的问题。不管公司的活动多么的无聊,多么的形式主义,我仍然可以选择面对这些活动的心态,我反倒是充满了不高兴,这样除了惩罚我自己外,让别人觉得我这个人很别扭,似乎对我并没有什么好处。

失眠的时候,我刷手机,看了一本电子书《西西弗神话》,虽然似乎是一本讲述人生意义的书—— 这么说是因为我没读完 —— 不过前两章,是在论述一个哲学概念 —— 荒诞。大概,团建活动无比确定的套路让我厌烦,分组,定队名、队长、副队长,然后,设定目标,然后竞赛;又或是培训师无比重复的心理操纵让我讨厌,无非是先用指令训练形成必须听话的心里暗示,带大家做一些无聊的行为让大家陷入一种思维定势,然后就开始发号施令安排大家。一种群体自我催眠和教练主动强化的集体催眠活动,然后,变成老师带幼儿园小孩的活动。成年人的个性,主观能动,创意轻轻松松在 30 分钟内被抹杀,然后大家在这一天的行程时间里,就成了被操作的提现木偶。操控人群竟然如此简单而且成熟机械,让人叹为观止。

当你脑子清楚的时候,当你一眼就能看出所有行为的原理和背后的套路的时候,你就无可避免的会抽离,进入一种旁观者视角,无论梦境多么逼真,你一旦意识到自己在做梦,那么所有的虚幻都成了一种视觉的表演,就像是电影。“人与其生活的这种离异、演员与其背景的离异,正是荒诞感。——《西西弗神话》”,妈呀,我简直现学现用。但是,书我没看完,没看到西西弗用什么样的逻辑,让自己从一次又一次重复、无奈,甚至说不乏苦难的推石上山中,把自己从对荒诞的厌烦或者绝望中解放出来,建立自己的希望和意义,这就是我不成熟且不如西西弗的地方。

这就是二十元人民币背面的那处景点,这景点竟然就叫 20 元人民币,哈哈哈

到了目的地,我才知道,我们是直接驱车抵达了阳朔的兴坪,号称漓江景色最为优美的一段,著名的 20 元人民币插画取景地,就在这一带。抛开那些乏味无特色的拓展项目来说,乘竹筏在漓江漂流一段,欣赏两岸喀斯特地貌的美景,算是在桂林才能进行的特色拓展项目。当然,这种项目也没有什么目标了,就是安静坐船欣赏美景就行了。可惜,10 度不到的气温,加上江面上的冷风一吹,让这种惬意的事情,也变得有些煎熬。所有人都在竹筏上被冻得瑟瑟发抖,可以说本次活动组织已经一败涂地。

漓江的水令人难以置信的清澈,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的,喀斯特地貌对我来说,倒是没什么意思,无非一个又一个圆润的山包,这种山包肉眼就觉得里面都是石头,山体表面的绿色,则是低矮的植被,看久了也就不过如此。典型的你若没见过,照片能美哭你,但是你身临其境的话,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那种。

脆皮米粉
一碗红红火火的米粉,让人的寒意和疲倦一扫而空

美食,以及和几个同好寻觅享用的过程,反倒是最让人开心的活动了。果断放弃了最后一个爬山的项目,我们拉紧衣领快步走进古镇,寻找那家所谓开了 20 年的桂林米粉店,山外山米粉。老板娘说,最招牌的是“脆皮”米粉,我就点了这个。

所谓脆皮,就是带皮的五花肉,有皮的那边被油炸到酥脆多孔的状态了,然后切片放到粉里面,吃的时候嚼到一片,咔嚓咔嚓的酥脆口感以及肥肉油润的滋味,实在美好。放上红红的感辣椒,略略发臭的酸笋,浇上卤汁,就是一碗经典的桂林米粉的扮粉了。吃完再打一碗高汤,再加点卤汁,热乎乎下肚,别提多满足了。妥妥的全天唯一亮点。

今天机缘巧合和凯凯、滕博聊了聊,才知道原来滕博这么牛逼,以前自己就是做我们这行的老板,后来感觉前景渺茫,才卖了公司来我们公司帮忙,透过他我了解了不少他对我们公司海外业务的看法,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。孤寂太久,果然,还是需要与人交流才能获得一些新的信息和知识,哪怕只是一些观点但是在自己未曾涉足的领域,也是让人听得津津有味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