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ubhouse 的崛起与落幕

在互联网行业打工多年,好久没看见这么一番热闹的景象了。推特上,TimeLine 上充斥了询问,有 CH 的邀请码么?微信朋友圈,也是四处一码难求。Clubhouse,被网友们缩写成 CH,硅谷创业公司发布的一款全新的社交软件。

这款社交软件,采用了一种全新却又无比熟悉的社交形式,不同于市面上任何一种社交软件的形式。Club House,这个单词从字面意思有俱乐部、行业会馆的意思,这款 iOS 的应用软件,也正是把俱乐部活动这种形式,搬到了互联网上。

2020 年以来,疫情的大环境,给全球人类都上了一堂生动的课,让大家知晓了,面对传染性很强的瘟疫,取消集会,减少接触是必要的。哪怕自由、民主,也不能免去疾病的困扰,减少接触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全球共识。

那么线下的沙龙,聚会,被搬到线上,成为在线形式,就成了所有人的潜在需求。陆续已经很多应用随之崛起。早点的 Zoom,线上会议应用,马上风靡全球,我看着它股票从 70 多美元涨到了 400 多。国内,钉钉和腾讯会议强势崛起,立刻成为了每个人日常办公不可或缺的必备软件。

社交领域,给大家的大惊喜则是 Clubhouse。其实,我感觉,自打中国互联网崛起以来,硅谷已经很久没有过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了。很久以前,人们比较习惯的模式是,硅谷有一种潮流崛起了,然后中国人赶快复制、跟进,中国人被蔑称为 Copy-cat。中国互联网被成为 Copy-to-China 模式。不过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,中国人在互联网应用领域,已经渐渐后来居上,已经好久没有过中国人热捧硅谷什么潮流的现象了,反倒是很多国外的公司在 Copy-from-China 了。

这一次 Clubhouse 则是再次引起了中国互联网圈的追捧。要说起因也很简单,先是获得了著名风险资本 Andreessen Horowitz(简称 a16z) 的投资,在床头圈引起轰动,然后又让马斯克在上面做了一次直播,直接引爆了公众的热情。不可不说,名人效应太过可怕了,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沸腾了。

这款 App 发布于 2020 年 4 月,刚开始只有 iOS 版本,因为是发展初期,所以,采用邀请制发展早期用户。一个被邀请用户,只能邀请两个新用户。但是公众的传播可远不是 2 的指数增长可以覆盖的,一时间所有的圈子都一码难求。推特圈,朋友圈,群,到处都在求码。

当然凑热闹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了,我也在群里求到了一枚邀请码,顺利加入后,体验了这款 App。怎么说,确实是一种全新的体验。首先,它只提供一种交流形式,就是语音交流。除此以外,几乎不能相他人传递什么信息了,如果个人简介那一小段文字不算的话。

如果进行交流,可以开设一个房间,用户可以扮演三种角色,就是房间的发起者,谈话的参与者,以及收听者。每个房间可以设定一个主题,由发起者组织,参与者和发起者可以轮流发言,其他人可以随意加入收听。如果收听者想要发言,可以举手,然后由房间的发起者将其“拉上台”,就可以发言。

通过软件技术手段,限制了收听者进行录音,使得每个房间的谈话内容具有了一次性和不可复制性。错过了这个寸就没这个店了。增加了听众患得患失的感受。另一方面,很多名人,大V入驻 Clubhouse 后,大家又产生了一种与名人偶像近距离接触的美好感受。可以说,Clubhouse 给大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。

这款 App 没有图像,只有声音,非常专注在语音广播的方向,然后就是通过话题和关注关系推荐给每个用户最新最热的房间。自身逻辑轻盈的同时,给用户一种丰富感。如果要比喻,更像是一个广播电台的大合集,不是那种官方的统一的声音,而是民间的广播电台,全都汇聚一堂。和视频直播那种,节目精心准备,观众只能打赏的形式完全不同,这里的直播,不管谈话人有没有准备,都存在了很大的随机性,观众也可以参与,让人感觉极其新颖。

不过,跟大多数中国互联网从业者一样,我进去逛了几圈,就也抱有了比较悲观的态度。我在里面看到了“女性性愉悦”,“Gay 夜话” 这种软色情擦边的话题,当然,也少不了政治的话题。这跟中国的国情极其的违背,可以想象,一旦扩散到一定范围,官方注意到了,一定会被迅速杀灭。在中国,媒体是高度管制的,每个人无论什么水平,哪怕在一个很小的公众范围发出声音,都是要经过同意和允许的。Clubhouse 这种形态,就注定了其不可能在中国流行起来。

中国有很多直播的平台流行,也是具备一次性,为什么可以存在,我想,一定是平台方对所有主播进行了录像,并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个主播的内容进行了严厉地审核,和事后的惩罚,所以才能存在。另外直播不通的一点是,参与者不能制造内容,最多只能发一些弹幕,也很容易抹去其影响。但是谈话类节目,每个人都可能现场说出不符合官方要求的话,变得更难约束,在中国,只能是少数受管制的人说,大多数人收听的形态。一旦每个人都能发言,难以管束。

这不免让人黯然,果不其然,没几天,这款 App 就无法正常使用了。从其出现到热门,到消失也就短短的几天时间,而且也没来得及在苹果的中国商店上架。Clubhouse 就迅速落幕了。

假如 ,我说假如在中国这种形式可以发展起来的话,我觉得,给了好听的声音以及有趣的灵魂一个可以获得流量的机会,有了流量,这些人或许可以赚到钱。此外就是原来各个圈子的大V继续在这上收获流量。

这款App的爆红,跟早期用户的名人效应有关,跟邀请制的饥渴营销有关。时间久了,我想,还是会回归本质,一定不如现在的火爆,因为语音是一种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形态,而当代人的注意力太过宝贵了,人们不可能拿出宝贵的注意力,去收听一场场信息密度较低的谈话。我觉得,更好的场景可能是开车的时候收听的一种电台,就像现在的广播电台一样。

当然,这个时代的人也是无聊的,有人能一整夜刷视频直播,也一样能一整夜收听这种类型的节目。但是注定了就只能是下沉的人群,三俗的内容。可以想见,广泛传播后,也会是收敛到那个方向上。

最后,不管怎么说,这种全新的形态,迎合了疫情之下的新社会形态,满足了大家真实的社交需求,可以看出背后敏锐的产品力,另外虽然是硅谷的公司,但是采用了中国创业公司声网的技术,技术高超稳定,让我们也看到了中国虽然没有出现在创新的前台,却出现在了后台,也一样让我们感到振奋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