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一醒来,好几个群里,无数的 “ XXX 拍了拍 YYY ” 的消息,刷屏。原来微信又出了新功能。我试了一下自己不能拍,应该是版本没有更新,果然,等到中午的时候,有朋友告诉我,强制退出微信后,去 App Store 就可以看到更新按钮,这是苹果的一种机制。
升级后,我也可以体验这个功能了,在几个群里,兴致勃勃地拍起来。
拍了拍,这个功能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功能?感觉完全没有用,只是在双击群聊里的一个人的头像时候,产生了一条灰色的提示消息,手机会相应的抖一下,甚至在静音的手机上,别人拍了你也不会抖。
是一种极度弱化的信号,好像走在桌上,跟陌生人擦肩而过。有朋友说,完全理解不了有什么用。有个腾讯的朋友说,公司内部有个帖子,产品经理发的,叫 “ 做个功能取悦自己”,这个功能只是某个无聊的产品经理取悦自己的产品么?我恐怕不敢完全认同。
有人说,QQ 有 “戳一戳” 功能,一点不新鲜,微信只是模仿而已。但是,这真的是戳一戳么?我也不太敢这么确认。
如果你觉得我自有一套特色的说辞,可能你就错了。我也没啥想法,这到底是什么功能。比起关注这个事情的原因,我更好奇,微信产品团队的决策机制,这么多年没退出过大功能的他们,如何形成了做这么一个功能的决策呢?
没人可以预测社交产品的演化形态,所以,腾讯整体的企业文化是开放和包容,容纳了各种不同的人,希望这些人能发挥创造力,如果有东西能革腾讯的命,最好诞生在腾讯的内部,还让老板觉得安全。
这么看问题,微信上出来我们这种中年人不能理解的功能,太正常了,我们可能不是微信取悦的对象,也不是微信防守的目标,极可能就是这样。
我好奇的是,微信的领导者张小龙,显然年龄不小了,很多产品经理也是不年轻的,那么他们怎么能让这个乍一看,好像没什么用的功能被设计实现上线呢?哪怕只是实施,做对有不容易。
可是好不容易做对了,又带来什么效益呢?这就留给大家自己思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