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哥印象(2)

YY看了我的第一篇的游记,给的评价是八个字:平铺直叙、非常客观。虽然,她强调说,这只是客观评价,而且就算平铺直叙,也没什么不好。但是,我还是很难把八字评语跟表扬联系在一起。

这第二篇,我尝试更换一下风格,就不再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了。

----是以为序----

在柬埔寨旅游,有一个地方,几乎是所有游客的第一站,也是最重要的一站,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吴哥窟。吴哥窟又名吴哥寺、小吴哥,是现在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宗教遗迹,代表了古代高棉建筑艺术的巅峰水平,被视为柬埔寨的象征,出现在其国旗之上。

柬埔寨国旗

吴哥窟的现代名称为Angkor Wat,Angkor的意思是城市、都市,而Wat意为寺庙,连起来,就是寺庙都城,从名字里就透露出柬埔寨人民的自豪感。小吴哥位于暹粒市区以北5.5公里左右的地方,算上外围的护城河,东西长1500米左右,南北宽1300米左右,占地面积195公顷,相当于三个故宫的个面积,已经算得上是一座小小城市了。真正的寺庙主体建筑,只占上述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,位于整个区域的正中央,寺庙外围据说是古代皇宫的所在(导游书上考证)。

在Google地图上鸟瞰吴哥寺全貌

吴哥寺,由当时吴哥王朝的国王(在位于1113-1150)苏立耶跋摩二世建造于公元12世纪前期。最早是一座印度教寺庙,供奉的主神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。整座寺庙坐东朝西,一反常态(后续的吴哥城也好,巴戎寺也好,都是坐西朝东的;此外还有一个一反常态,就是之前信印度教的国王,信奉的都是湿婆),至今仍旧是一个未解之谜,据说最可能的原因还是因为毗湿奴是跟西方有关的。要我猜测,印度在柬埔寨的西边,该不会是遥望印度的意思吧,哈哈,纯粹玩笑。不管怎么说,这个神秘的朝向,成就了柬埔寨的著名景观,吴哥寺的日出。另外插嘴一下,中国古代风水倒是有坐东朝西之说(百度百科,未作深入考据),难道吴哥寺跟中国也有点关系?哈哈,这个也是玩笑了,12世纪早期的中国,正处在靖康耻尤未雪的北宋亡国之秋,恐怕也没空给高棉弟兄的寺庙建筑做顾问了。

吴哥寺日出

吴哥寺整体建筑反映了印度教的宇宙观,外围护城河象征围绕世界的咸海,寺庙主体建筑三层,一层比一层高,象征着山峦,中间五座尖塔,象征着须弥山的五座主峰,须弥山也是神居住的地方。那五座尖塔建立在一个高台之上,相对地面高13米,但是楼梯角度竟然达到70度以上,让人望而生畏,登而腿抖。一般游客都要登上主塔观赏风景,所以攀登楼梯处往往会排着很长的队伍。好在我和YY上去的时候,是正午,酷热难耐也没什么树木遮荫,排队的人也不是很多了,差不多20分钟不到,我们就攀上了主塔。

微缩景观公园拍摄的吴哥寺模型

吴哥寺之辉煌以及享誉世界,有一个主要的原因,就是其辉煌的雕刻艺术。全寺建筑三层,到处的墙面上、门楣上、走廊的柱子上、窗户上,都遍布着浮雕,阿普沙拉仙女的形象就有两千多尊,更别提让外围回廊墙面上,延绵数公里的大型史诗壁画。天神与阿修罗共同搅动乳海,提炼长生不老仙药的场景;毗湿奴化身黑天,坐在金翅鸟迦楼罗驱策的战车上,与阿修罗大战的场景;国王苏立耶跋摩二世受人民敬仰爱戴的场景无不栩栩如生,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吴哥寺北侧回廊
吴哥寺北侧壁画
主塔上雕刻的栩栩如生的阿普沙拉仙女

游览吴哥寺之前,我和YY没有做太多的功课,也没有了解相关背景知识。这本质上,不符合我个人的习惯的,因为我从小就被教育为不打无准备之仗的人。但是,显然YY更喜欢这种方式。我也愿意尝试一下。因为之前参观中华艺术宫的时候,就已经证明,功课先做和后做、补做是没有太大区别的,甚至后做功课反而会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。究其原因,大概是后做功课的顺序,符合了人类认知从“感性认识”深入到“理性认识”的规律。

先参观了吴哥寺,此时心中还是白纸一片,一无所知,带着所有的新鲜,所有的热情,所有的好奇,极尽全力地去看,去摸,去闻,去感受,去体会,去拍摄。而后,我们再去参观暹粒当地的国家博物馆,看着一件件精致地馆藏品,一件件柬埔寨国宝,听着中文讲解,脑海中的印象一幕幕的印证,各种神话、传说一幕幕地补全,那种体验也别有一番趣味。

之前在暹粒的时候,我最遗憾的是没能去看高布斯宾河,而现在我最遗憾的是,没能第二次参观吴哥寺,因为我已经建立了对吴哥寺相当程度的理解,如果能有机会再看,那就会很清楚应该看什么,看哪里,有了理论的指引,重温一定会收获更大吧。

如果有什么建议送给还没有成行的朋友,我衷心建议,安排一个七日游,一定会让你更加尽兴,获得更多欢乐与满足的,后续文章我会继续探讨这个问题。

未完待续……

“吴哥印象(2)”的一个回复

  1. 我也是这么遗憾的,觉得应该再看一次吴哥,o(︶︿︶)o 唉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